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
Genelec 8020A 改裝

某天突然有網友問是否幫忙改喇叭?
怎麼改?用那些零件等已經都是先做完功課,同時自己也先買好零件了.
原本網友打算自己動手,但發現沒這麼簡單,後來就放棄了...
就委託我們幫忙改...

後來得知喇叭為Genelec 8020A這對,剛開始對這對喇叭還不熟,只聽過看過網路人家介紹而已,
但實際上卻沒聽過此喇叭的聲音...

以2聲道主動式又這樣大小的喇叭來說,這算是一對造價不斐的喇叭..上網搜尋一下似乎要好幾萬一對,當時就很想趕快拿到這對喇叭聽看看是否有如價格般的聲音....

由於拿到時太開心了忘了拍照所以引用一下網路上的照片,
拿到時發現這對喇叭超重的,整個外殼都是用壓鑄鋁質所製作..
由1個4吋低音單體+3/4吋的高音所組成.

 拆開來裡面的樣子,當然有吸音棉已經被我先拿掉了,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右邊的反嚮導孔,此為先進的指向性控制波導技術(DCW™),能提供非常平滑的在軸與離軸響應,同時,其長而彎曲的反嚮導孔設計可獲得極佳的低音清晰度

4吋低音及3/4吋高音喇叭單體

低音反嚮導孔設計

喇叭後面的蓋子打開可發現內有Fuse及指撥開關可調增益

將導管移除的樣子,此喇叭內部很髒,順便幫客人清理一下

喇叭內的放大器,從AC to DC,整流,濾波放大等都擠在這小小的一張板子裡.這也是這次改機的重點之一

因為零件跟改法都是網友指定了,其實有些地方個人不是覺得那麼好,有事先與網友告知,認為有些地方可以在加強,聲音一定會更好,但無奈網友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,故就照網友要求的下去改

將分音電容從原本的Philips換成UCC的MKP 2000 6.8uF,因為空間實在很小,所以只能用橫躺著方式


網友要求全部機內線換成純銀線跟方銀線,原本是要直接焊在PCB上面的,但因為線太硬又太粗了,怕焊上去會短路,故放棄了此念頭

半成品做好的線,低音跟高音分別用不同的純銀線,要做此線不適那麼容易,需先量好各個不同位置的長度,不然過長到時塞進喇叭會有問題,過短又不行

弄了超久終於把線弄進去了,光做這些線及想辦法塞進去就花了我一段時間

準備完工,將吸音棉塞回去

改完之後整個音場變得比較寬,高音很通透非常有質感,表現出純銀線該有的音色

Teac UD-H01 改機調音

前陣子TEAC出一款UD-H01 DAC在各大論壇紛紛的討論,但評價很兩極,有的人說不錯,也有的說還好.
但對我來說此台機器普普,或許我覺得很好聽,但你卻覺得不好聽,我認為不好聽的你卻喜歡,每個人喜歡的聲音不同,聲音這東西是很主觀的.

先來看看外觀有哪些功能,此台輸入有同軸,光纖及USB,輸出部分有XLR及RCA,還有一個3.5的耳機輸出孔在前面板,透過前面板即可切換輸入訊號源及調整音量大小
此台可當耳擴及一般DAC使用.


拆開來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電源使用環形變壓器,先AC進來經過common-mode chokes在進去環形變壓器再降壓回到主板,其中在connector端可以經跳線選擇input為110v or 230v.


TEAC在此特別講究,DA方面左右聲道各自使用BB的PCM1795,是一顆32bit的DA.將2聲道獨立分開來,各自用一顆DA下去表現,降低cross talk,提高聲音的品質

耳擴部分有自己獨立的module,上面也有一顆自己的op JRC 4580D做放大,耳擴電路也算是中規中矩,是個很常見的耳擴電路

主板調音完成,由於各自聲道有自己的DA,故所花的電容必須比一般的DA多一倍,但因為吃的電源source都是同一個,對電源整條路徑來說算是並聯,所以比較不好調,必須花更多心思下去調整.

原本OP是使用NE5532的雙OP,此顆OP在很多廠機都可見到,是一顆很普遍的OP..
OP一樣改換成LM49720HA,先換OP再說,再來對其它地方調整,主要還是對電源著手.

由於機構的關係,被高度及大小所限制住,很多地方都很難改,可以換的零件有限,故只能盡我所能將擺的下的零件做調音,但有些一定要靠大電容下去補,原本廠機放的容值的太小導致能量不足,在有些方聽起來會很虛,經過調整後速度感及低頻就出來了.



耳擴module也是,換成較有韻味的電容及增加容值,換完之後耳擴部分更加的有力道了.但此地方能改的不多,所以只換電容而已,主要還是來自主板,主板若調得好的話耳擴module自然而然也會有好聲音

USB部分是使用Tenor TE8802L,這是一顆非同步模式IC,優點是比較不受到電腦干擾,但缺點就是必須要有自己的drive,不是個隨插即用的裝置.

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,在數位的電源部分有許多電容都被拿掉了,原因是後來發現這些電容上去會讓聲音變得比較髒,於是有些地方適時的只放MLCC電容而已,相信只要是有在業界當過RD的,都知道MLCC的好,雖然特性好,但以音響來說,並非適合放在所有地方,特性數據好並不代表好聲,只能多試多聽才知道


經過了幾週時間終於調好了,有些大電容真的不好擺,想了很久才知道要怎麼放.
原本讓我的感覺是中頻不夠厚,尾韻還差一點,音場及動態普普,聽起來就是很中性的一台DAC,經過調音之後,改進最大的地方就是中頻及尾韻,非常適合聽人聲,大編制或樂器的分離度及定位也有一定的水準.

因為是廠機,相信大廠在設計上一定的水準,故只更改電容及電阻而已,一些數值就盡量不動,以免整個特性跑掉 

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阿仁 Shark DAC改機調音

只要是有自己DIY的都知道阿仁,他設計出來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水準,
但能力都沒有發揮100%,只要好好的調校,阿仁的機器都可以媲美4~5萬的廠機.
此次網友委託幫忙調音Shark DAC.

Shark DAC為好幾塊module組合而成,數位接收板,電源板,USB板及數位類比轉換板等等..
而數位類比轉換板有好幾種,此網友的為AKM4395 module.


將上蓋拆掉可以看出由好幾個modul所構成,從右邊數來依序為power AC-AC module,數位轉類比(AKM4395)module,數位接收module及usb module.
上面還有一張power module,因為拆太快忘了拍,所以.....

將power module拆下準備開始進行拆解調音

數位轉類比(AKM4395)module也拆光光,類比部分是影響一台dac聲音的好壞,原本阿仁所用的零件全拆掉,準備開始進行調音

預計OP使用LM49710HA,此OP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顆OP,很多人都說此OP沒味道,又乾,是一顆非常中性的OP,所以都很不喜歡用.
但我卻非常喜歡用它,這顆的優點就是音場寬,兩端延伸非常廣,在高頻上有著獨特的質感(只限HA),這些是其它OP表現不來的,
味道跟聲音乾可以從電容去補,但音場及兩端延伸卻在其它被動元件補不回來的...

第一級OP電源打算用較中性且偏解析的電容,能凸顯出聲音的底及層次感,而第二級OP的電源將用中頻尾韻有味道且不失解析的電容,這樣是很不錯的搭配,但除了這地方外還要特別注意AKM4395的數位類比電源,這也是個重要關鍵之一,一台能發出好聲的DAC,這幾個地方的電容都要注意,只要聲音的底出來了,其它地方都只是微調而已

一些喜歡的電阻電容先上去再說,看聲底表現得如何再決定要如何調?
圖中看到的一些鱷魚夾及跳線為接到外部電容及電錶或示波器,為了方便讀取電壓瞬間的變化,還有調音時方便更換電容,

當然,鱷魚夾及線可能會影響到聲音,最終還是要將電容焊上去,故此時只是先了解不同的地方該放什麼樣的電容及容值,等final時還是必須在微調過,才能確保聲音的水準

變壓器換成UCC的T9,個人認為T9比原本的變壓器還好聽,最主要是差在背景的乾淨程度及兩端端延伸的程度,其餘都差不多,若不要求的話用原本的就可以了,CP值高

經過了幾週後,最後終於調校完成了,調完之後聲音很有韻味,非常的柔和,很適合聽女聲,有股很特別的ㄋㄞ味道


Yu-Studio 4真空管耳機擴大機改裝調音

網友委託的4真空管耳機擴大機調音,
由於真空管發出來的聲音較柔和,低頻下淺能力及瞬間爆發力是遠不及晶體擴大機,
此位網友希望聲音能大為改進,低頻下淺要有力,聲音脆度及銅管聲要表現的不錯.

相信此台機器沒實際聽過聲音也聽過名聲,在DIY裡很有名,
使用3支6922及1支6X4整流管所構成的一台管耳擴,
前面板只有1個3.5的耳機輸出孔及音量選紐而已,而後面有2組RCA,輸入切換開關及AC端子.
架構簡單聲音卻表現不俗的一套系統



因為是一個很成熟的產品所以上網搜尋一下其電路架構,非常簡單的一個架構,網路上常常有人講,多一炷香多一個鬼,有時往往越簡單的架構越好聽.


開始拆解,裡面只有一張PCB版而已,並非使用搭棚方式完成





將PCB板取出並更改一下地線方式,由於此PCB板的地布局不是不是布很好,都是透過各自的銅柱直接下機構的地,此時在這地方做了一些手腳,做成Star GND單點下地,此方法用在此機器上非常有用,讓背景更安靜,亨聲大大降低了許多.

除了更改地的布局以外,也將電阻也都更換自己喜歡的電阻,此電阻聲音乾淨背景黑,動態一般,音場寬大,是一個很中性的電阻,但缺點是沒有什麼韻味,用多了會有過乾的感覺


為了解決電阻過乾沒韻味的缺點,在電容上調適了很久,這些缺點透過電容來補償,讓此機器不再有過乾沒韻味的缺點,表現出只留下電阻的優點卻也有水分及韻味

裝回機構上面,原本還在擔心左邊那顆大電容會頂到,裝上去才發現自己擔心的是多餘的,這顆大電容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,聲音要乾淨,低頻下潛能力及衝出來的瞬間爆發力等等都脫離不了此顆電容

改完機後聲音表現有一定的水準,特別是在銅管聲,聽起來特別有味道,無論低頻能力及速度感,網友收到後都感到不可思議

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

aune X1 MK2 DAC 一體機

[簡介]

X1 MK2 是由前幾年當紅的 Hifidiy mini usb dac 系列演進而來,MK2算是第三代的產品,在USB接收部分,由前兩代使用的PCM2707升級為Tenor 的TE7022L系列,整體支援24Bit/96Khz的播放。


[各項功能]

  • 24Bit USB DAC接收功能

     本機採用TenorTE7022實現USB介面信號接收部份。
       通過USB介面接收電腦信號,直接採用I2S輸出方式經由同為TI出品的PCM1793 DAC晶片作聲音解碼,
       再由LineOut或耳擴輸出聲音。與市面一般SOUND CARDUSB SOUND使用原有內置晶片作解碼相比,
       聲音上有更佳的表現。

  • 24Bit/192KHz DAC功能
      本機設有同軸(Coaxial)數位輸入端,採用Jitter低達5PS的WM8805接收晶片,通過同軸線接收來自CD/DVD和     
        24Bit播放機的數位信號即可通過本機的DAC晶片PCM1793作聲音解碼,對一般CD/DVD轉盤的聲音有顯注提 
        升, 而且一樣可以通過LineOut輸出連接到外置擴音機或經由耳擴輸出到耳機去享受音樂。 
        本機為超級性價比之24Bit/192KHz輸出方案。

  • 耳機放大器(Headphone Amp) 方案
        耳擴部份採用OP+BUF框架線路並作改進,除了可作音效卡,DAC的耳擴外,還可以外接其他音源,採
        用Omron訊號專用繼電器(Relay) 作訊號設換,通過Line In(RCA端子座)輸入外接類比(Analog)訊號例
        如 CD/DVD機的聲音輸出,現有DAC的類比訊號、甚至是IPod的聲音輸出(需要 轉接頭 經Line Out輸出訊號)
        當換為更好的電源時,本機耳擴的聲音將會進一步提升。

  • 獨立前級功能

        此功能為aune X1MK2在同價位機器特別功能,能獨立充當前級,LINE IN àline OUT,音量控制,
        同時可選擇 DAC輸出音量可控,全部採用單片機控制





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

aune T1 Tube USB DAC 隆重上市

5000元預算以內超值的好聲音:Aune T1 USB Tube 96Khz/24Bit USB DAC              文:天閑

一、前言:

提起Aune,或許台灣的玩家們對這個品牌不甚熟悉,但如果說起前一兩年引起不少討論的Hifidiy Mini USB DAC / Mini USB DAC SE,想必就有不少人聽說過。
事實上,Aune正是Hifidiy的自有品牌,而這台T1 USB Tube 96khz/24bit USB DAC (以下簡 稱Aune T1),則是Aune(Hifidiy) 2012年的年度風雲產品,主打5000元以內,除了擁有96Khz / 24bit的高解析度,還使用上特性十分優良的真空管6N11 = 6922 = 6DJ8做為緩衝輸出, 除了彌補一般低價位的數位類比轉換器(DAC)都有的生冷乾澀不耐聽的缺失之外,更使 得這台不到5000元的入門級DAC一體機有了溫潤甜美耐聽的好聲音。

二、外觀

外觀上,Aune T1有別於Hifidiy / Aune以往產品外觀的平實(說難聽就是醜....),這台一開箱 首先便是讓人為之驚豔的圓潤外觀,配合著微微發亮的真空管,放在辦公桌上,實在是 引人注目,而筆者也因為受到不少同事們的觀注....(爆)。
在顏色上,Aune T1目前有兩種顏色可以選擇,一個是銀白色的月光銀,一個是黑色的炫 目黑,端看個人喜好而選。



Aune T1正面提供了一個6.3mm大小的耳機孔,在頂上有一個指撥開關用來切換是USB輸入或是Line-In使用。而機器的背面,則是含有以下接頭:
       Type B的USB輸入接頭x1
       RCA Line-in讓用家可以將Aune T1當做是純耳擴使用。
       RCA Line-Out讓用戶可以將Aune T1當做純DAC使用
       1組5pin的AC電源接頭
       1個指撥開關。


三、規格


        一打開外蓋,映入眼簾的是其規劃簡潔俐落的電路佈局:




這次Aune T1有別以往的入門級USB DAC,其輸入端只有使用USB輸入,很明顯鎖定的用戶對象是以訴求簡單方便卻又有好音質的人,或是入門級的玩家為主。雖然是使用USB輸入而不能使用同軸輸入,但是其規格可是不含糊哦,USB接受晶片不再是使用只能提供48Khz/16bit的廉價USB DAC使用的PCM270X系列,而是追上潮流使用能支援高解析檔案96Khz / 24Bit輸入的Tenor TE7022,還可以外掛ASIO,繞過電腦內建的USB音效播放驅動程式,得到更多細節的資訊量。


另外,Aune T1承襲以往用在Mini USB DAC上的經驗,在DAC晶片的部份也是使用經典的解碼晶片:Burr-Brown PCM1793。雖然這個晶片行之有年,但是老東西未必不好,能夠成為經典一定有其過人之處。所以,Aune使用PCM1793當做DAC主晶片這點已累積了許多經驗,也以此設計過不少產品,著實在這顆DAC晶片上,有著其獨到的調校經驗,而實際上,將這些調校經驗實現成產品之後,的確也給用家帶來好聲的聽感。


        在OP放大部份,使用了NE5532當做其低通濾波(LPF)的OP,在耳機放大(HPA)的部份,則是使用OPA2134PA,這點倒是讓筆者略有不滿的原因,因為說實在,NE5532做為上個世代的OP晶片,其回轉率不高,用在LPF上,細節呈現會不如使用高迴轉率的OP,但NE5532也不是說沒有優點,至少音質還算有甜味,再考量到Aune T1的價位,還附帶真空管,似乎沒什麼可以嫌棄的。而耳機大部份使用的OPA2134PA,倒是中規中矩,這個OP的特性是三頻均衡,略帶甜味。從OP的選用上,可以發現這一次Aune T1的設計理念全部在於解決低價位入門機的生冷乾澀不耐聽的聲音,這也就是在網路上常可以見人分享時提到的數碼聲。



除此之外,Aune T1在耳擴上做了可以調整放大倍率(增益)的設計,這也是本機的一個亮點:當開關1和2都處於OFF狀態時,增益為0DB;當開關1處於ON而2處於OFF的時候,增益為10DB,若1和2開關都處於ON時,則為最大的16DB增益,而兩組1和2開關則是左右聲道的放大模組,需要同樣增益設置。有了增益的設置,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設備來選擇適合的增益,這也解決了之前的Mini USB DAC系列產品,或是坊間常見的DAC其輸出增益太高,當使用低阻耳機的時候,VR只能轉一點點,音量就會超過可聆聽範圍的問題。

有了輸出增益調節,就可以依據使用的耳機阻抗的不同,得到最適中的音量調節了 (Aune T1支援30~600ohm耳機阻抗)。不過,雖然規格上是可以支援到600ohm,但是筆者實際上使用DT990 600ohm聆聽的時候,卻發現其輸出音平稍微不足,增益已設置到最大的16dB,VR還需要轉到最大,才有較適中的音量,但在使用像是Grado RS1,AKG K701等較低阻抗的耳罩式耳機,或是像是Shure SE102 , Shure SCL5等耳道式高靈敏度耳機,增益就不需要開到最大的16dB,切至10dB即可以有十分適中的音量範圍了。

另外值得一題的是,Aune T1的耳擴部份,是採取模組化的設計,而官方也提到說,未來也會銷售升級的耳擴模組。


       
再來,最重要的,就是這一次Aune T1主打的賣點了:真空管緩衝!Aune T1原裝附帶的是南京生產的6N11,上頭有著星狀的標幟。這個型號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陌生,但是如果說是ECC88或是6922 / 6DJ8,應該就不陌生了。事實上,6N11是大陸型號,其特性與ECC88=6DJ8=6922相同,可以直接代用。

ECC88=6922是一支低屏阻大屏流,並且在低屏壓操作的時候,也可以有不錯的聲音的好管子,拿來做緩衝級是再適合也不過了。說到緩衝級,坊間有種產品,叫做真空管音質處理器,拿來加在CDP與前級/綜擴之間,又或是DAC與前級/綜擴之間,號稱是平價數位訊源的救星,能將乾冷生硬充滿數碼聲的平價CDP/DVD/DAC脫胎換骨如虎添翼,使得人聲變甜美,空間感變好,低頻更為紮實,聲音比美上檔次的黑膠唱盤!但說穿了,不過就是利用真空管的特性做為緩衝級(Buffer)而已。

Aune T1內建了使用6N11=ECC88=6922真空管做為低通濾波級(LPF)與耳機放大級(HPA)中間的緩衝級,讓原本乾澀的音質更加有厚度聲音更甜美,也使得玩家們省下一筆還要另外添購真空管音質處理器的開銷,就可以獲得甜美耐聽的聲音了。

附帶一提,Aune T1設計了真空管延時供電裝置,以延長真空管的壽命。在開機後約20~30秒,可以看到真空管底下的LED燈突然亮起來白光,這時候才代表Aune T1可以正常工作。
PS:Aune T1只有用USB輸入以及line-out,才會經過真空管緩衝級的潤飾,如果用line-in的話,只會通過內部的耳擴模組。那如果要line-in時也能經過真空管的話,可以客製修改。

四、聽感

因為是在辦公室試聽的,所以器材較為簡單。而且在電源處理上受限於公司環境,因此不得不與眾多電腦共存在同一廻路上。不過,如果因此Aune T1也能有不錯的表現的話,那當它在更好的電源環境裡,想必能夠發揮更好的實力,帶給用家更為甜美輕鬆的聽感。
而以下測試著重於與Aune 另一台入門級DAC+耳擴一體機:Mini USB DAC SE做對比。
DAC:T1 Tube USB DAC & Mini USB DAC SE
耳機:Beyerdynamic DT990 600ohm & Shure SE102 & AKG K414P
USB線:原廠USB線
電源處理:跟電腦、螢幕、2台10G Switch接在同一個國際牌排插
試聽曲目:
a. 月光(from ULTIMATE CRASH '02 LIVE AT BUDOKAN)/鬼束ちひろ,
     以女聲高音韻味為測試重點,看會不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;
b. 夢一場@夏夜晚風音樂會 / Olivia Ong --> 一樣測試韻味與人聲包覆感
c. Art of Life / X Japan --> 低頻、鼓點顆利是否清楚,吉他速彈是否清楚,
    主唱聲音會不會刮耳等等....

  • 剛開聲的聲音其實還著實讓我有點小驚嚇到,噫?!用了大陸管,聲音沒有想像中的乾冷耶?!雖然說大陸管一向聲音粗糙,但是Aune T1搭配了南京6N11聲音倒是還算溫潤,不會乾冷刺耳,並且底燥幾不可聞?!我用AKG K414P竟然VR轉到最大還聽不到底燥?!老實說我還滿訝異的,趕快拿出SE102這種高靈敏度的耳機 (105dB SPL/mW),我發現要把刻度轉到二點鐘方向,才有可聽聞的微弱嘶聲。比起來,Mini USB DAC SE VR轉到11點左右,使用SE102就可以聽到底燥了,這台在底燥上的表現是我聽過的耳擴裡算是表現非常好的,以帶有真空管的機器來說,這樣子的表現,還真的滿不錯的。音質不好還可以靠著換電容換op來調整,但是要是接地沒做好,使得機器有很高的底燥,那就救不回來了。
  • 那至於音質上的表現,使用原廠附的6N11大陸管,不要說跟老管比,就算是跟我手邊有的現代管比起來,還是顯得聲音粗糙有毛邊。(在此推薦ECC88便宜好用的現代管:JJ ECC88,金腳版的表現更佳!)
  • 在聽鬼束千尋的『月光』時,本來期待能被她的高音能像在筆者家中的系統一樣,一開聲便可以讓我頭皮發麻汗毛直束,但是很可惜我沒聽到這種聲音。當然跟電源環境與使用系統不同有很大的關係,當使用DT990 600ohm來聆聽的時候,高音有到位,只是沒有筆者家中系統那樣會讓人頭皮發麻,但是仍舊可以透過耳機感受到鬼束千尋那乾淨澄澈打動人心的聲音。
  • 低頻的量感與Q度都還不錯,不會像Mini USB DAC SE一樣鬆軟無力,用Art of Life測試的時候,Mini USB DAC SE鼓敲下去回彈的那種感覺是鬆散軟糊的,BASS也是毫無層次感,就這樣一片的過來,不過T1的表現倒是還不錯,鼓點還算粒粒分明,而且鼓皮聽得出Q度來,Bass的顆粒感也夠,層次感不錯。在細節呈現方面,算是尚可,沒有特別讓你覺得細節很多高音很亮的那種感覺,但也沒有聽起來覺得丟失了什麼。以聽人聲來說,算是十分舒服。
  • 或許有人會質疑說,一般管機不都會有拖悶慢糊的毛病,但是Aune T1卻沒有這種問題,速度感與細節資訊量的呈現上,都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水平,不會拖拉慢糊,也不會過於解析不耐聽,它的表現十分適中洽到好處。略可惜是在聽搖滾樂的時候,會有點少了點什麼的感覺,雖然不會糊糊的,但是速度感上還是少了一點什麼。
  • 這個速度感不夠快的問題,可以藉由更換真空管來解決。說實在話,南京6N11並非什麼好聲的真空管,對於剛入門的用家來說,ECC88的老管價格又太高,不是一般剛入門的新手能承受的,而現代管比之老管來說,如果去查查網路上的評論,大多會說,現代管一般比起老管,聲音都是偏乾冷不耐聽的。
  • 筆者有幸找到一個解決方案,在此鄭重推薦給大家:『JJ ECC88』
  • 『JJ ECC88』比起其他牌子的現代管,例如坊間常見的EH/全真/大陸管,聲音著實較為甜美,聲音筆者試著對比過老管,發現『JJ ECC88』有與著名的安普雷斯(Amperex)1962~1965年間的短屏圓環號角男孩ECC88真空管一較長短實力,雖然說在韻味上略有不及,但是在解析能力上卻不遜色,如果再使用上金腳版本的,那聲音表現就真的跟安普雷斯短屏圓環ECC88一樣了,而且價格只有其一半不到,真的是很超值!

五、結論

        Aune T1有著小巧精美的外型,還內建了真空管音質處理器,使得一般平價入門級的DAC都有的生硬乾冷不耐聽的毛病得以解決,不到5000的價格,可以擁有一台除了有賞心悅目的外觀之外,還能享受到以往初入門的價格享受不到的甜美聲音,也是一台對於想接觸真空管的美妙的人來說,最適合不過的入門超值機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