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

AUNE X1 USB DAC 拆解

X1 DAC 是 MINI USB DAC SE 的後繼機種,外觀的形狀有極大的改變,如同其名,機殼呈現X的形狀,前面板的開關也改用按鈕取代上一代使用的搖頭開關,燈號顯示也比之前更多樣化,兩個按鈕可用於切換訊號源與輸出的方式,在Line Out部分,X1可以選擇音量控制與否。VR的旋鈕也跟上一代不一樣了。



背面的端子部分,除了上一代就有的同軸與USB輸入,增加了對光纖輸入的支援,端子配置的方式有熟習的感覺。



拆開前面板後,就可以看到開關與燈號的控制板,並使用排線與主板相連。



拆後背板的時候,要注意跟前一代一樣,有一顆藏在機殼下的螺絲,是用來固定功率晶體的,主板的大小與之前差不多,耳放的電路有了重大的變革,就是使用獨立的子板來達成,另外大量的SMD零件使用,大概是為了洗刷前一代電阻電容焊的零零落落的缺點吧。大部分的主被動元件都源自前一代的配置,除了數位接收晶片為了支持24bit/192k的訊號,採用了WM8805,D/A晶片同樣是BB PCM1793,USB接收晶片也是BB PCM2707。可惜的是VR居然不是藍殼的那顆。另外虛擬地的OP也變成TDA2030,不在是之前的LM1875。



轉個身看一下。



仔細來觀察一下D/A解碼的部分,由於大量的使用SMD零件,讓整個配置看來很精簡,連OP都是SOIC封裝的直上,不過插拔OP的樂趣也就消失拉,另一個不解的是,LPF OP為何選了TI的NE5532呢?



最後,焦點放在耳放板上,就目前的配置,其實只是把上一代SMD化,線路架構,使用的晶體完全沒變。OP也變成SOIC 封裝的OPA2134,雖然說還是可以換OP,但是很多經典的OP並沒有SOIC的版本阿XD。

[升級部分]

  • 也許會有耳擴的升級板

  • 有光纖輸入

  • 有支援24/192K的訊號


[結論]

算是一台小升級的版本

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

拓品 Topping D2 拆機兼改裝

[正面照]


正面有三個開關,最左邊是控制電源,中間是控制訊號要從內部DAC或者Line In,
最右邊是選擇數位訊號的來源,有三種選擇,同軸,光纖,與USB。
最右邊的VR旋鈕,上電後藍藍的很閃阿 XD。

[背面照]


這張是改機後拍的,請忽略那個3pin的航空接頭,原來是一個DC2.1的母頭,
吃的電壓是15V。左邊有兩組RCA端子,提供Line-In 與 Line-Out輸出。
接著依序是同軸,光纖與USB輸入。

[內部架構]

  • 電源部分 : 同Mini USB DAC 使用LM1875做虛擬正負電源,把輸入的15V電源分成+-7.5V。原廠有說不能餵超過15V的電壓,說會把繼電器弄壞,但是我trace了電路應該不會才是。

  • 晶片吃的穩壓晶體使用三組AMS1117,比起Mini USB DAC講究一點。

  • USB接收晶片 : 使用PCM2704,只能夠把USB轉成SPDIF,後端進入DIR9001再轉成I2S。

  • 數位接收晶片 : 同樣使用DIR9001,但是要負責來自USB,同軸,光纖的SPDIF訊號,轉成I2S交給D/A晶片。

  • D/A部分使用AD1852,這顆的規格跟PCM1793類似,同樣是電壓輸出型的D/A。

  • LPF部分,幾乎都按照DataSheet去弄,但是原廠為了方便,把全部的LPF電阻都弄成2K,這樣輸出的訊號沒辦法到達2VRMS。(約1.75VRMS)

  • 耳擴線路,應該是直接抄Mini USB DAC,差別是輸出晶體換成2SA1358/2SC3421預設OP是: LPF->OPA2134, 主放大->OP275G,原廠無DIP座,不改機更換OP無望。

  • 不知道為何VR要選這麼小顆,還搞了轉接板與兩顆藍光LED XD。


[改機列表]

  1. 更換LPF電容。

  2. 解焊OP,加上DIP座。

  3. 移除LM1875改成雙電壓系統。

  4. AMS1117升級成NS LM1117系列(TO220)。

  5. 升級部分電源旁路電容 (WIMA,BC,OSCON,PS,鉭電容使用)


[改機完成圖]




[結論]
不建議改機,基於下列幾點。

  • 貫穿孔弄得剛好,解焊不易。

  • LM1875背著散熱片,沒有熱風槍弄下來要很有技術XD。

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

電光火石 Spitfire MKII 拆機 與 改裝調音

剛開始踏入耳機領域的時候,買了不少電光火石的東西,
第一代的AC Cute耳擴,Fubar,寡國小民 (不是現在的小國寡民),
後來開始玩DIY之後,就出清了一些機器,加上寡國小民被偷之後,
就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買電光火石的產品了。

最近發現Spitfire MKII 特價促銷中,就手癢買了一台回來拆拆看,
觀察一下寨主離開後,電路的風格改變為何。

觀察了一下Spitfire MKII的外殼,重量輕了許多,外殼也變成一體的,
不像一開始是上下兩件式的,我想好處就是精度可以提高,
不像一開始的產品,前後蓋上去之後公差蠻大的。
前面板也弄了倒邊,較為圓潤。



後方的端子極為豐富,符合Multiple Input DAC,
同軸,光纖,USB輸入,RCA類比輸出,電源是吃24V的直流。



主電路板極為精簡,看起來頗清爽。音響的補料用的不多,
主要以SMD元件為主。看的到的補料就那兩根BC MPR24 0.1%的輸出電阻。
Wima MKS2 0.1uF的勉強算是吧。
架構上USB是使用TI PCM2704,輸出SPDIF訊號。
因此不論是同軸,光纖,USB都會經過DIR9001轉成I2S (256fs)之後餵給PCM1793。



電源部分呢,其實用了Virtual Ground的方式讓輸入的24V變成+-12V。
應該是用TL071與BD139/BD140搭的電路。
散熱片頂端透過散熱布與機殼連結,有效的利用整個機殼散熱,
就實際使用來說,屬於溫溫的狀態。



脫光後的背板照。



就這台機器而言,簡單玩的話就是那顆LPF的OP可以換,
不改機玩複雜一點的話,頂多就是加一個線性電供。

要改機的話,那兩顆固態電容,還有OP的電源旁路兩顆紅wima換一下會改善相當多。
玩兇一點的話,直接改雙電源,輸出用OP搭一個buffer,應該會好很多。
我覺得空間還蠻多的阿,原廠真的有心是可以多放很多東西進去的阿。



這樣的改機搭配自家的線性電供,聲音有脫胎換骨的轉變,中頻的厚實回來了,原本無力的低頻也變得極度有量感。